轉載自《之間視覺事務所》    

文/浮士德 

小時候跟玩伴嘻笑太大聲的時候,總是會被大人告誡要謹言慎行,在各種不同的喜喪場合裡、不管當下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為何,外在要呈現著與環境氣氛有著同理心的表現,這是從小就開始的表演訓練,演的好會有獎賞、演的不好則會被懲罰,大人的告誡或許是他們的生命經歷過許多殘酷的事情,所以在他們笑聲裡總是隱藏著不安與危機,當我們長大後慢慢也感受不到那種發自內心純粹的快樂。

同理心,理想上來說那是一種來自雙方長久真實的互動,但實際的狀況是,我們常常不得不被外在大環境的氣氛所牽引,還好,在我們內心小小的房間裡還可以自由的嬉鬧!很難想像一旦連這個空間也被剝奪的時候,我們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? 

無聲婚禮10.jpg

在無聲婚禮這部從頭笑到尾的電影裡,我們看到了羅馬尼亞村民那種與世無爭的幸福,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裡,每個人都盡情的展現自己,因為沒有長久累積的心結與算計,所以即便有了衝突,也能輕易的化解。誰都可以毫無恐懼說自己想說的話,但也勇於面對被大家揶揄的窘境,坐在電影院裡被他們的笑聲感染,似乎也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那種純粹的快樂。

隨著史達林去世的消息傳來,派駐當地的政治指導員,用槍管威嚇這裡的村民中止瑪拉和顏古的婚禮,天真的村民無懼禁令,辦了一場無聲的婚禮。不過即使是無聲,只要是開開心心的也是一場熱鬧的婚禮,直到婚禮主人按耐不住,理直氣狀的要回自己快樂的聲音,終究慘遭蘇聯無情的鎮壓....

悲傷是一種情緒,但是當悲傷成為了一種信念,它就會成為無情的劊子手。我在想,若換到另一個時空,如果不是史達林的國喪,而是我們身邊親人的死亡與愛人的離開,是不是我們會把自己的悲傷變成鋒利的刀刃,無情的對待我們身邊的人,同理心的要求對方收起他們原先的笑容,要變得跟我們一樣的冷血。

走出電影院,我在想每個人在歷經了一些磨難後,如果還有剩下那麼一點力氣、那是要把力氣花在用冷漠把自己保護起來,還是捍衛那原本熱情天真的笑容。嗯!可以的話我想選擇後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ddingto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